11月7日至9日,中國濕地論壇(第九屆)中國生態學學會濕地生態專業委員會暨國際濕地科學家學會中國分會2025年年會在長沙舉行。海內外60余家科研單位和高校400余名專家學者參會。
本次大會以“保護濕地·共筑未來”為主題,與會專家圍繞濕地生態水文過程、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濕地生態修復與功能提升、濕地資源與合理利用等議題進行研討,旨在為中國濕地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科學、系統解決方案,推動中國濕地保護事業不斷健康發展。
2025年是國家濕地公園創建20周年。20年來,中國共設立903處國家濕地公園,有效保護了240萬公頃濕地,帶動區域經濟增長500多億元。同時,約90%的國家濕地公園向公眾免費開放,濕地公園已成為人民群眾共享的重要綠色空間。
中國生態學學會秘書長周偉奇指出,濕地保護責任重大,需該領域相關科研工作者以及社會公眾的積極參與,相關科研機構與濕地生態委員會之間應進一步加強溝通與合作,積極推動濕地生態的研究和保護工作。
“從蘆葦叢生的洞庭湖區到黃海沿岸的濱海濕地,此次訪華讓我見證了中國在濕地保護方面的有力舉措,希望美中兩國能更常態化地開展濕地保護相關的學術交流活動,共同肩負起認知、保護和修復濕地的使命。”國際濕地科學家學會主席Rebecca Pierce說。
大會期間,還舉行了《濕地科學》期刊編委會會議、分論壇與閉幕式等活動。分會場主要圍繞“濕地水文與水資源”“濕地生物地球化學循環”“濕地生境與生物多樣性”“濕地生態修復與功能提升”“濕地資源與合理利用”“濕地演變與可持續發展”“濕地遙感與監測”“濕地污染與生態安全”8個議題展開交流,共設置130多個口頭報告。
本次大會由中國生態學學會濕地生態專業委員會、國際濕地科學家學會中國分會、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主辦,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國家濕地研究中心、湖南洞庭湖湖泊濕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國際濕地研究聯盟承辦。
附件下載:

